6301. | 死 | ㄙ | ˇ | 而 | ㄦ | ˊ | 後 | ㄏㄡ | ˋ | 已 | ㄧ | ˇ |
竭盡所能從事,到死方才停止。論語˙泰伯: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亦作死而後止。
6302. | 箕 | ㄐㄧ | 山 | ㄕㄢ | 之 | ㄓ | 志 | ㄓ | ˋ |
相傳堯欲將天下讓給許由,許由不受而避居箕山。故後以箕山之志指隱居避世,不慕虛榮的高尚志節。文選˙曹丕˙與吳質書:而偉長獨懷文抱質,恬惔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謂彬彬君子者矣。亦作箕山之節。
6303. | 天 | ㄊㄧㄢ | 保 | ㄅㄠ | ˇ | 九 | ㄐㄧㄡ | ˇ | 如 | ㄖㄨ | ˊ |
詩經.小雅.天保篇中連用九個如字,祈祝君王福壽綿長。後以天保九如為祝壽之詞。
6304. | 羚 | ㄌㄧㄥ | ˊ | 羊 | ㄧㄤ | ˊ | 掛 | ㄍㄨㄚ | ˋ | 角 | ㄐㄧㄠ | ˇ |
傳說羚羊夜眠時,將角掛在樹上,腳不著地,以免留足跡而遭人捕殺。宋˙陸佃˙埤雅˙卷五˙釋獸˙羚羊:羚羊似羊而大角,有圓繞蹙文,夜則懸角木上以防患,語曰羚羊掛角,此之謂也。比喻詩文意境超脫不著痕跡。景德傳燈錄˙卷十六˙福州雪峰義存禪師:師謂眾曰:我若東道西道,汝則尋言逐句;我若羚羊掛角,汝向什麼處捫摹?宋˙嚴羽˙滄浪詩話˙詩辯:盛唐諸人,惟在興趣,羚羊掛角,無跡可求。故其妙處,透徹玲瓏,不可湊泊。
6305. | 別 | ㄅㄧㄝ | ˊ | 風 | ㄈㄥ | 淮 | ㄏㄨㄞ | ˊ | 雨 | ㄩ | ˇ |
本為列風淫雨的誤寫。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練字: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,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,別列淮淫,字似潛移;淫列義當而不奇,淮別理乖而新異。後借指文章中錯字連篇,以訛傳訛。
6306. | 井 | ㄐㄧㄥ | ˇ | 中 | ㄓㄨㄥ | 視 | ㄕ | ˋ | 星 | ㄒㄧㄥ |
從井裡觀看星星。周˙尸佼˙尸子˙卷上:自井中視星,所見不過數星。後比喻人識見短淺。
6307. | 五 | ㄨ | ˇ | 彩 | ㄘㄞ | ˇ | 繽 | ㄅㄧㄣ | 紛 | ㄈㄣ |
形容色彩鮮豔絢麗。如:花園裡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。亦作五色繽紛。
6308. | 新 | ㄒㄧㄣ | 亭 | ㄊㄧㄥ | ˊ | 對 | ㄉㄨㄟ | ˋ | 泣 | ㄑㄧ | ˋ |
本指東晉南渡名士王導等,於新亭飲宴,舉目望見山河,而感慨國土淪亡,相與對泣之事。見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言語。後比喻懷念故國或感時憂國的悲憤心情。宋˙陸游˙初寒病中有感詩:新亭對泣猶稀見,況覓夷吾一輩人。
6309. | 放 | ㄈㄤ | ˋ | 虎 | ㄏㄨ | ˇ | 歸 | ㄍㄨㄟ | 山 | ㄕㄢ |
比喻放走敵人,後患無窮。精忠岳傳˙第三十一回:倘他逃走去了,豈不是放虎歸山?亦作縱虎歸山。
6310. | 丁 | ㄉㄧㄥ | 一 | ㄧ | 卯 | ㄇㄠ | ˇ | 二 | ㄦ | ˋ |
丁,榫釘。卯,接榫的凹入部分。丁一卯二指明白確實。元˙無名氏˙抱妝盒˙第三折:非是我挑茶斡刺,則問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兒,要說個丁一卯二,不許你差三錯四。亦作的一確二、丁一確二。
6311. | 虎 | ㄏㄨ | ˇ | 咽 | ㄧㄢ | ˋ | 狼 | ㄌㄤ | ˊ | 吞 | ㄊㄨㄣ |
形容吃東西又急又猛。西遊記˙第六十二回:你看八戒放開食嗓,真個是虎咽狼吞,將一席果菜之類,吃得罄盡。亦作狼吞虎咽。
6312. | 破 | ㄆㄛ | ˋ | 膽 | ㄉㄢ | ˇ | 寒 | ㄏㄢ | ˊ | 心 | ㄒㄧㄣ |
形容非常擔心害怕。唐˙張說˙對詞摽文苑科策第三道:將達其謀,先求諸道,危言抵禁,破膽寒心。
6313. | 秉 | ㄅㄧㄥ | ˇ | 燭 | ㄓㄨ | ˊ | 夜 | ㄧㄝ | ˋ | 遊 | ㄧㄡ | ˊ |
感嘆時光易逝,須持燭夜裡遊樂。比喻及時行樂。唐˙李白˙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:而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?古人秉燭夜遊,良有以也。亦作炳燭夜遊。
6314. | 目 | ㄇㄨ | ˋ | 使 | ㄕ | ˇ | 頤 | ㄧ | ˊ | 令 | ㄌㄧㄥ | ˋ |
支使人時,不屑說話,只用目光與動下巴示意。形容極其驕傲威風的樣子。新唐書˙卷二○二˙文藝傳中˙王翰傳:家畜聲伎,目使頤令,自視王侯,人莫不惡之。
6315. | 草 | ㄘㄠ | ˇ | 薙 | ㄊㄧ | ˋ | 禽 | ㄑㄧㄣ | ˊ | 獮 | ㄒㄧㄢ | ˇ |
割除野草,捕殺禽獸。語本資治通鑑˙卷二六四˙唐紀八十˙昭宗天復二年:豈可不察臧否,不擇是非,欲草薙而禽獮之,能無亂乎?比喻不分好壞,悉數誅殺。明史˙卷一六六˙韓觀等傳˙贊曰:而草薙禽獮,濫殺邀功,貪貨賄,興事端,控馭乖方,綏懷無策,則鎮將之過也。
6316. | 落 | ㄌㄨㄛ | ˋ | 葉 | ㄧㄝ | ˋ | 知 | ㄓ | 秋 | ㄑㄧㄡ |
比喻由細小的徵兆,可以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向和變化。見一葉知秋條。明˙湯顯祖˙南柯記˙第二齣:恨天涯搖落三杯酒,似飄零落葉知秋。
6317. | 直 | ㄓ | ˊ | 道 | ㄉㄠ | ˋ | 而 | ㄦ | ˊ | 行 | ㄒㄧㄥ | ˊ |
以公正無私的態度處事。論語˙衛靈公: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隋書˙卷六十二˙梁毗傳:毗既出憲司,復典京邑,直道而行,無所迴避。
6318. | 履 | ㄌㄩ | ˇ | 霜 | ㄕㄨㄤ | 堅 | ㄐㄧㄢ | 冰 | ㄅㄧㄥ |
腳踩在霜上,即可知嚴寒冰凍的季節即將到臨。語出易經˙坤卦˙初六:履霜堅冰至。後比喻從事物的徵兆可看出它將來發展的結果或逐漸擴大、嚴重。唐˙王義方˙請重勘李義府致死畢正義奏:臣恐履霜堅冰,積小成大,請乞重勘。亦作履霜之戒、履霜知冰。
6319. | 一 | ㄧ | 之 | ㄓ | 謂 | ㄨㄟ | ˋ | 甚 | ㄕㄣ | ˋ |
一次已經過分,表示不能再有第二次。左傳˙僖公五年: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?唐˙任蕃˙夢游錄˙張生:酒至白面少年,復請歌。張妻曰: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?亦作一之為甚。
6320. | 肥 | ㄈㄟ | ˊ | 馬 | ㄇㄚ | ˇ | 輕 | ㄑㄧㄥ | 裘 | ㄑㄧㄡ | ˊ |
形容生活豪奢。見輕裘肥馬條。元˙不忽木˙點絳脣˙寧可身臥糟丘套˙混江龍曲:草衣木食,勝如肥馬輕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