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61. | 行 | ㄏㄤ | ˊ | 伍 | ㄨ | ˇ | 出 | ㄔㄨ | 身 | ㄕㄣ |
軍人出身。官場現形記˙第十三回:幸虧炮船上統帶趙大人是行伍出身,天生海量。
6362. | 面 | ㄇㄧㄢ | ˋ | 壁 | ㄅㄧ | ˋ | 功 | ㄍㄨㄥ | 深 | ㄕㄣ |
和尚面壁靜修,使道行高深。後比喻人因長期鑽研,而造詣精深。
6363. | 吠 | ㄈㄟ | ˋ | 形 | ㄒㄧㄥ | ˊ | 吠 | ㄈㄟ | ˋ | 聲 | ㄕㄥ |
一隻狗看見人吠叫,其他的狗也跟著叫。比喻世人不辯真偽,盲目附和傳說。亦作吠影吠聲。
6364. | 放 | ㄈㄤ | ˋ | 飯 | ㄈㄢ | ˋ | 流 | ㄌㄧㄡ | ˊ | 歠 | ㄔㄨㄛ | ˋ |
歠,飲。放飯,大口吃飯而飯粒掉滿桌面。流歠,大口喝湯而湯水從口角流下來。放飯流歠比喻大吃大喝。孟子˙盡心上:放飯流歠,而問無齒決,是之謂不知務。
6365. | 清 | ㄑㄧㄥ | 風 | ㄈㄥ | 朗 | ㄌㄤ | ˇ | 月 | ㄩㄝ | ˋ |
人推。亦作清風明月。清風朗月,輒思元度。
6366. | 自 | ㄗ | ˋ | 生 | ㄕㄥ | 自 | ㄗ | ˋ | 滅 | ㄇㄧㄝ | ˋ |
自然生滅。比喻任其自然發展,而不加以任何干預。唐˙白居易˙山中詩˙嶺上雲:自生自滅成何事,能逐東風作雨無?花月痕˙第四十六回:就如他說用兵大略,是先和倭夷,聽其自生自滅。
6367. | 消 | ㄒㄧㄠ | 愁 | ㄔㄡ | ˊ | 解 | ㄐㄧㄝ | ˇ | 悶 | ㄇㄣ | ˋ |
消解憂愁苦悶,保持心情愉快。大宋宣和遺事˙亨集:待朕與諸臣消愁解悶則個!亦作消愁釋悶、消愁釋憒。
6368. | 無 | ㄨ | ˊ | 何 | ㄏㄜ | ˊ | 有 | ㄧㄡ | ˇ | 之 | ㄓ | 鄉 | ㄒㄧㄤ |
沒有任何東西的地方。泛指無實有的境界。莊子˙逍遙游:今子有大樹,患其無用,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,廣莫之野。歧路燈˙第八十八回:就是幾棵老梅,數竿修竹,也都向無何有之鄉搬家去了。
6369. | 病 | ㄅㄧㄥ | ˋ | 從 | ㄘㄨㄥ | ˊ | 口 | ㄎㄡ | ˇ | 入 | ㄖㄨ | ˋ |
疾病是由於飲食不慎所引起的。晉˙傅玄˙補遺上:病從口入,患自口出。亦作病由口入。
6370. | 虎 | ㄏㄨ | ˇ | 狼 | ㄌㄤ | ˊ | 之 | ㄓ | 國 | ㄍㄨㄛ | ˊ |
比喻貪暴的國家。史記˙卷七十五˙孟嘗君傳:今秦,虎狼之國也,而君欲往,如有不得還,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?
6371. | 行 | ㄒㄧㄥ | ˊ | 同 | ㄊㄨㄥ | ˊ | 狗 | ㄍㄡ | ˇ | 彘 | ㄓ | ˋ |
形容人的行為卑劣。見行同狗豨條。如:他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,行同狗彘,為人所不齒。
6372. | 普 | ㄆㄨ | ˇ | 天 | ㄊㄧㄢ | 之 | ㄓ | 下 | ㄒㄧㄚ | ˋ |
全天下。漢書˙卷九十九˙王莽傳中:莽策命曰:普天之下,迄於四表,靡所不至。紅樓夢˙第五回:此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,爾凡眼塵軀,未便先知的。
6373. | 祕 | ㄇㄧ | ˋ | 而 | ㄦ | ˊ | 不 | ㄅㄨ | ˋ | 宣 | ㄒㄩㄢ |
隱瞞所知,不作宣布。三國志˙卷五十四˙吳書˙呂蒙傳˙裴松之˙注引江表傳:密為(魯)肅陳三策,肅敬受之,祕而不宣。鏡花緣˙第七十三回:泛音既有如此妙論,為何譜上都無此說?他卻祕而不宣,是個甚什麼意思?亦作祕而不泄。
6374. | 聽 | ㄊㄧㄥ | 而 | ㄦ | ˊ | 不 | ㄅㄨ | ˋ | 聞 | ㄨㄣ | ˊ |
耳朵聽著,卻沒記在心上。形容不注意,不關心。禮記˙大學: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鏡花緣˙第九十回:這個大家都知,就只再芳姐姐一心只想學課,只怕是聽而不聞。
6375. | 會 | ㄏㄨㄟ | ˋ | 心 | ㄒㄧㄣ | 不 | ㄅㄨ | ˋ | 遠 | ㄩㄢ | ˇ |
語本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言語:會心處不必在遠,翳然林水,便自有濠濮閒想也。比喻就近得到領悟。
6376. | 髀 | ㄅㄧ | ˋ | 肉 | ㄖㄡ | ˋ | 復 | ㄈㄨ | ˋ | 生 | ㄕㄥ |
漢末時代,劉備寄住荊州多年,因見自己久不騎馬,大腿上的肉已經長了出來,於是發言感嘆。語本三國志˙卷三十一˙蜀書˙先主傳˙裴松之˙注引九州春秋:備曰:吾常身不離鞍,髀肉皆消。今不復騎,髀裡肉生。日月若馳,老將至矣,而功業不建,是以悲耳。後用以比喻或自嘆久處安逸,壯志未酬,虛度光陰。三國演義˙第三十四回:因見己身髀肉復生,亦不覺潸然流淚。野叟曝言˙第二十回:連日纏綿床蓆,幾令我有髀肉復生之歎!今日且撾一回羯鼓,以博賢妹們一笑。或稱為髀肉之歎。
6377. | 碧 | ㄅㄧ | ˋ | 血 | ㄒㄧㄝ | ˇ | 丹 | ㄉㄢ | 心 | ㄒㄧㄣ | (又音)ㄅㄧ | ˋ | ㄒㄩㄝ | ˋ | ㄉㄢ | ㄒㄧㄣ |
碧血,為正義而流的血。見碧血條。丹心,忠誠的心。碧血丹心形容赤忱、忠誠的心。亦作丹心碧血。
6378. | 慌 | ㄏㄨㄤ | 慌 | ㄏㄨㄤ | 張 | ㄓㄤ | 張 | ㄓㄤ |
形容慌忙而緊張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十二:只見一個丫鬟慌慌張張走到面前,喘做一團。儒林外史˙第十九回:潘三獨自坐著喫茶,只見又是一個人,慌慌張張的走了進來。
6379. | 歎 | ㄊㄢ | ˋ | 為 | ㄨㄟ | ˊ | 觀 | ㄍㄨㄢ | 止 | ㄓ | ˇ |
春秋時,吳國季札在魯國欣賞各種樂舞。看到舜時的樂舞,十分讚歎,說看到這裡就夠了,其他的樂舞就不必看了。典出左傳.襄公二十九年。後指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,無與倫比。
6380. | 炎 | ㄧㄢ | ˊ | 黃 | ㄏㄨㄤ | ˊ | 子 | ㄗ | ˇ | 孫 | ㄙㄨㄣ |
相傳炎帝和黃帝為漢民族的祖先,因此國人常自稱為炎黃子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