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81. | 賊 | ㄗㄟ | ˊ | 去 | ㄑㄩ | ˋ | 關 | ㄍㄨㄢ | 門 | ㄇㄣ | ˊ |
比喻出了事後才知道防範。水滸傳˙第五回:罷,罷!賊去了關門,那里去趕。便趕得著時,也問他取不成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二十七回:丈夫的品行也去了,她的聲名也丟了,她還在那裡賊去關門,明察暗訪。或作賊出關門、賊走關門。
6382. | 羽 | ㄩ | ˇ | 翼 | ㄧ | ˋ | 已 | ㄧ | ˇ | 成 | ㄔㄥ | ˊ |
比喻已得到輔佐的人才,勢力已經鞏固壯大。漢˙荀悅˙前漢紀˙卷四˙高祖皇帝紀四:上召戚夫人指示曰:吾欲易太子,彼四人者為之輔,羽翼已成,難搖動也。亦作羽翮已就。
6383. | 暮 | ㄇㄨ | ˋ | 氣 | ㄑㄧ | ˋ | 沉 | ㄔㄣ | ˊ | 沉 | ㄔㄣ | ˊ |
形容精神頹廢不能振作的樣子。如:你不要每天都這樣暮氣沉沉的好不好?
6384. | 察 | ㄔㄚ | ˊ | 見 | ㄐㄧㄢ | ˋ | 淵 | ㄩㄢ | 魚 | ㄩ | ˊ |
看得見深淵中的魚。語本韓非子˙說林上:古者有諺曰:知淵中之魚者不祥。比喻明察而盡知他人的隱私。列子˙說符:察見淵魚者不祥,智料隱匿者有殃。史記˙卷一○六˙吳王濞傳:且夫察見淵中魚,不祥。
6385. | 臨 | ㄌㄧㄣ | ˊ | 崖 | ㄧㄞ | ˊ | 勒 | ㄌㄜ | ˋ | 馬 | ㄇㄚ | ˇ |
瀕臨懸崖而能及時勒住奔馬。引申為人們警悟險境,及時回頭。元˙鄭光祖˙智勇定齊˙第三折:這廝不識咱運機,將人來緊追襲,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,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。野叟曝言˙第五十六回:虧得老襟丈臨崖勒馬,不然,以祖父世傳之產業,而換幾根籌馬,豈不傷心?亦作懸崖勒馬。
6386. | 意 | ㄧ | ˋ | 在 | ㄗㄞ | ˋ | 筆 | ㄅㄧ | ˇ | 先 | ㄒㄧㄢ |
泛指在寫字、詩文、繪畫前,先構思成熟後才下筆。唐˙歐陽詢˙書法˙救應:凡作字,一筆纔落,便當思第二三筆,如何救應,如何結裹,書法所謂意在筆先,文向思後是也。亦作意在筆前、意存筆先。
6387. | 秦 | ㄑㄧㄣ | ˊ | 庭 | ㄊㄧㄥ | ˊ | 之 | ㄓ | 哭 | ㄎㄨ |
春秋時,吳國入侵楚國,申包胥向秦國乞援,立於秦國朝庭倚牆而哭,連續七日七夜,終於感動秦君出兵救援。見左傳˙定公四年。後用以指向異國哀求救援,或哀求別人幫助。北周˙庾信˙哀江南賦:鬼同曹社之謀,人有秦庭之哭。
6388. | 遠 | ㄩㄢ | ˇ | 親 | ㄑㄧㄣ | 不 | ㄅㄨ | ˋ | 如 | ㄖㄨ | ˊ | 近 | ㄐㄧㄣ | ˋ | 鄰 | ㄌㄧㄣ | ˊ |
住得遠的親戚不如近處的鄰居,可以相互照顧、扶持。水滸傳˙第二十四回:常言道:遠親不如近鄰,休要失了人情。明˙汪錂˙春蕪記˙第十二齣:小姐,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。他是我們鄰舍,就見也何妨。待我接他過來。
6389. | 喜 | ㄒㄧ | ˇ | 氣 | ㄑㄧ | ˋ | 洋 | ㄧㄤ | ˊ | 洋 | ㄧㄤ | ˊ |
形容人意興風發、笑逐顏開。水滸傳˙第十三回:楊志喜氣洋洋,下了馬,便向廳前來拜謝恩相,充其職役。二刻拍案驚奇˙卷二十:後來知縣朝覲去了,巢大郎已知陳定官司問結,放膽大了,喜氣洋洋,轉到家裡。
6390. | 石 | ㄕ | ˊ | 沉 | ㄔㄣ | ˊ | 大 | ㄉㄚ | ˋ | 海 | ㄏㄞ | ˇ |
比喻人去不見蹤影、杳無音訊或事情沒有下文。元˙楊文奎˙兒女團圓˙第二折:他可便一去了呵,石沉大海。鏡花緣˙第九十八回:只等號砲一響,就衝殺過去,那知等之許久,竟似石沉大海。亦作石投大海。
6391. | 一 | ㄧ | 字 | ㄗ | ˋ | 師 | ㄕ |
稱能改正或更動文句中一個字的老師。宋˙陶岳˙五代史補˙卷三˙僧齊己傳:齊己作早梅詩,有前村深雪裡,昨夜數枝開之句,鄭谷改數枝為一枝,齊己不覺下拜,時人稱谷為一字師。紅樓夢˙第十七、十八回:該死!該死!眼前現前之物,偏倒想不起,真可謂一字師了。從此後我只叫你師父,再不叫姐姐了。亦稱為一字之師。
6392. | 映 | ㄧㄥ | ˋ | 月 | ㄩㄝ | ˋ | 讀 | ㄉㄨ | ˊ | 書 | ㄕㄨ |
南齊江泌晚上藉著月光讀書的故事。典出南齊書˙卷五十五˙孝義傳˙江泌傳。後形容勤奮苦讀。宋史˙卷三四三˙陸佃傳:居貧苦學,夜無燈,映月光讀書。
6393. | 其 | ㄑㄧ | ˊ | 樂 | ㄌㄜ | ˋ | 融 | ㄖㄨㄥ | ˊ | 融 | ㄖㄨㄥ | ˊ |
語本左傳˙魯隱公元年: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。形容極為歡樂、愉快。如:難得全家歡聚,談天說地,其樂融融。
6394. | 模 | ㄇㄛ | ˊ | 棱 | ㄌㄥ | ˊ | 兩 | ㄌㄧㄤ | ˇ | 可 | ㄎㄜ | ˇ |
比喻含糊、不明確的意見﹑態度或主張等。見摸稜兩可條。明史˙卷二○八˙余珊傳:飾六藝以文奸言,假周官而奪漢政。堅白異同,模棱兩可。
6395. | 水 | ㄕㄨㄟ | ˇ | 中 | ㄓㄨㄥ | 捉 | ㄓㄨㄛ | 月 | ㄩㄝ | ˋ |
比喻徒勞無功,白費力氣。宋˙夏元鼎˙沁園春˙太極纔分詞:火裡栽蓮,水中捉月,兩個人人暗去來。亦作海中撈月。
6396. | 河 | ㄏㄜ | ˊ | 魚 | ㄩ | ˊ | 腹 | ㄈㄨ | ˋ | 疾 | ㄐㄧ | ˊ |
魚類腐爛先從腹部開始,因用以比喻腹瀉。左傳˙宣公十二年:河魚腹疾,奈何?亦作河魚之患、河魚之疾。
6397. | 登 | ㄉㄥ | 龍 | ㄌㄨㄥ | ˊ | 門 | ㄇㄣ | ˊ |
龍門位於黃河上游,其流甚急。古代傳說鯉魚登此門即化為龍。典出太平廣記˙卷四六六˙龍門。後以登龍門比喻考試及第或由微賤變為顯貴。後漢書˙卷六十七˙黨錮傳˙李膺傳:是時朝庭日亂,綱紀穨阤,膺獨特風裁,以聲名自高。士有被其客接著,名為登龍門。亦作跳龍門。
6398. | 因 | ㄧㄣ | 循 | ㄒㄩㄣ | ˊ | 守 | ㄕㄡ | ˇ | 舊 | ㄐㄧㄡ | ˋ |
沿襲舊習,不求改革。清˙康有為˙上書清帝第五書:如徘徊遲疑,苟且度日,因循守舊,坐失事機,則外患內訌,間不容髮。
6399. | 一 | ㄧ | 鱗 | ㄌㄧㄣ | ˊ | 一 | ㄧ | 爪 | ㄓㄨㄚ | ˇ |
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清史稿˙卷四八四˙文苑傳一˙趙執信傳:又以士禎論詩,比之神龍不見首尾,雲中所露一鱗一爪而已。亦作一鱗半爪。
6400. | 恨 | ㄏㄣ | ˋ | 之 | ㄓ | 入 | ㄖㄨ | ˋ | 骨 | ㄍㄨ | ˇ |
形容痛恨到了極點。抱朴子˙外篇˙自敘:見侵者則恨之入骨,劇於血讎。亦作恨之切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