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21. | 方 | ㄈㄤ | 頭 | ㄊㄡ | ˊ | 不 | ㄅㄨ | ˋ | 律 | ㄌㄩ | ˋ |
本指倔強不馴,引申為剛直倔強或凶蠻不講理。元˙鄭廷玉˙金鳳釵˙第二折:見一個方頭不律的人,欺負一個年老的,要扯他跳河。亦作不劣方頭、方頭不劣。
13422. | 世 | ㄕ | ˋ | 道 | ㄉㄠ | ˋ | 人 | ㄖㄣ | ˊ | 情 | ㄑㄧㄥ | ˊ |
社會的狀況和人際的關係。紅樓夢˙第一一五回:雖不敢說歷盡甘苦,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領悟了好些。亦作世態人情。
13423. | 以 | ㄧ | ˇ | 容 | ㄖㄨㄥ | ˊ | 取 | ㄑㄩ | ˇ | 人 | ㄖㄣ | ˊ |
以容貌的美醜作為識鑒人材的標準。韓非子˙顯學:故孔子曰:以容取人乎,失之子羽;以言取人乎,失之宰予。亦作以貌取人。
13424. | 文 | ㄨㄣ | ˊ | 君 | ㄐㄩㄣ | 司 | ㄙ | 馬 | ㄇㄚ | ˇ |
文君,卓文君。司馬,司馬相如。卓文君在喪夫後,遇見才子司馬相如,一見傾心,兩人於是私奔。見史記˙卷一一七˙司馬相如傳。後以文君司馬指相愛的情人或夫妻。群音類選˙清腔類˙卷二˙石竹花˙從他別後曲:常言道愛他反著他,怎學得文君司馬,俏冤家。
13425. | 以 | ㄧ | ˇ | 聾 | ㄌㄨㄥ | ˊ | 辨 | ㄅㄧㄢ | ˋ | 聲 | ㄕㄥ |
以聾了的耳朵來辨別聲音。比喻無法清楚的分辨事物。荀子˙修身:不是師法,而好自用,譬之是猶以盲辨色,以聾辨聲也。
13426. | 文 | ㄨㄣ | ˊ | 貴 | ㄍㄨㄟ | ˋ | 天 | ㄊㄧㄢ | 成 | ㄔㄥ | ˊ |
文章以自然寫出來的最好。宋˙錢易˙南部新書丙:李元賓言文貴天成,強不高也。
13427. | 方 | ㄈㄤ | 桃 | ㄊㄠ | ˊ | 譬 | ㄆㄧ | ˋ | 李 | ㄌㄧ | ˇ |
方,比。方桃譬李指可同美豔的桃李相比。形容美麗嬌豔。南朝梁˙簡文帝˙箏賦:乃有燕餘麗妾,方桃譬李,本住南城,經移北里。
13428. | 札 | ㄓㄚ | ˊ | 手 | ㄕㄡ | ˇ | 舞 | ㄨ | ˇ | 腳 | ㄐㄧㄠ | ˇ |
形容手腳張開,不停的舞動。孤本元明雜劇˙雙林坐化˙第一折:好一個配猴兒日的,札手舞腳的,恰便似個活螃蟹。亦作扎手舞腳。
13429. | 石 | ㄕ | ˊ | 心 | ㄒㄧㄣ | 木 | ㄇㄨ | ˋ | 腸 | ㄔㄤ | ˊ |
形容意志堅定,絕不動搖。宋˙蘇軾˙謝失覺察妖賊放罪表:布衣蔬食,或未死於飢寒;石心木腸,誓不忘於忠義。
13430. | 滅 | ㄇㄧㄝ | ˋ | 門 | ㄇㄣ | ˊ | 之 | ㄓ | 禍 | ㄏㄨㄛ | ˋ |
全家遭受株連以致毀滅的禍害。文明小史˙第二十六回:你越讀書越沒出息,索性弄到滅門之禍了。
13431. | 擊 | ㄐㄧ | ˊ | 壤 | ㄖㄤ | ˇ | 鼓 | ㄍㄨ | ˇ | 腹 | ㄈㄨ | ˋ |
擊壤,比喻太平盛世。見擊壤條。鼓腹,飽食而閒遊無事。擊壤鼓腹指人民都吃得飽,有閒暇遊戲。比喻太平盛世,百姓安居樂業。唐˙柳宗元˙與裴塤書:其終無以見明,而不得擊壤鼓腹樂堯、舜之道耶?
13432. | 方 | ㄈㄤ | 斯 | ㄙ | 蔑 | ㄇㄧㄝ | ˋ | 如 | ㄖㄨ | ˊ |
方,比。斯,此。蔑,沒有。方斯蔑如指與此相比,沒有比得上的。多指為人的情操。南齊書˙卷一˙高帝本紀上:昔保衡翼殷,博陸匡漢,方斯蔑如也。梁書˙卷一˙武帝紀:雖伊尹之執茲壹德,姬旦之先于四海,方斯蔑如也。
13433. | 石 | ㄕ | ˊ | 室 | ㄕ | ˋ | 金 | ㄐㄧㄣ | 匱 | ㄍㄨㄟ | ˋ |
古代國家祕藏重要文書的地方。史記˙卷一三○˙太史公自序:遷為太史令,紬史記、石室金匱之書。亦作金匱石室。
13434. | 厲 | ㄌㄧ | ˋ | 精 | ㄐㄧㄥ | 更 | ㄍㄥ | 始 | ㄕ | ˇ |
振作精神,全面革新。漢書˙卷八˙宣帝紀:今吏修身奉法,未有能稱朕意,朕甚愍焉。其赦天下,與士大夫厲精更始。新唐書˙卷一六二˙獨孤及傳:陛下不以此時厲精更始,思所以救之之術,忍令宗廟有累卵之危。
13435. | 擊 | ㄐㄧ | ˊ | 其 | ㄑㄧ | ˊ | 不 | ㄅㄨ | ˋ | 意 | ㄧ | ˋ |
趁敵方毫無防備時,突然發動攻擊。新五代史˙卷七十˙十國世家˙東漢世家:而天子新立,必不能出兵,宜自將以擊其不意。
13436. | 文 | ㄨㄣ | ˊ | 無 | ㄨ | ˊ | 加 | ㄐㄧㄚ | 點 | ㄉㄧㄢ | ˇ |
形容才思敏捷,一揮而成,無所塗改。後漢書˙卷八十˙文苑傳下˙禰衡傳:衡攬筆而作,文無加點,辭采甚麗。亦作文不加點。
13437. | 文 | ㄨㄣ | ˊ | 東 | ㄉㄨㄥ | 武 | ㄨ | ˇ | 西 | ㄒㄧ |
本為漢代所定的朝儀,武將位在西邊,文官位於東方。語本史記˙卷九十九˙叔孫通傳: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,東鄉;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,西鄉。後以文東武西泛指文武官員排列的次序。
13438. | 石 | ㄕ | ˊ | 枯 | ㄎㄨ | 松 | ㄙㄨㄥ | 老 | ㄌㄠ | ˇ |
石頭枯裂,松樹老朽。形容經歷時間長久。金˙丘處機˙水龍吟˙混元南嶽初開詞:吟詠從佗,海移山變,石枯松老。
13439. | 擊 | ㄐㄧ | ˊ | 玉 | ㄩ | ˋ | 敲 | ㄑㄧㄠ | 金 | ㄐㄧㄣ |
古代以玉石為磬,銅為鐘。擊玉敲金比喻鐘磬之音極為可貴。孤本元明雜劇˙洞天玄記˙第一折:兄弟也,不知師傅所言,句句斬釘截鐵,言言擊玉敲金。
13440. | 以 | ㄧ | ˇ | 筌 | ㄑㄩㄢ | ˊ | 為 | ㄨㄟ | ˊ | 魚 | ㄩ | ˊ |
反而忽略了目的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