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581. | 萬 | ㄨㄢ | ˋ | 馬 | ㄇㄚ | ˇ | 皆 | ㄐㄧㄝ | 瘖 | ㄧㄣ |
英駿高大的馬振鬣長鳴,其他的馬都悄然無聲。宋˙蘇軾˙三馬圖贊˙引:振鬣長鳴,萬馬皆瘖。亦作萬馬齊瘖。
14582. | 三 | ㄙㄢ | 年 | ㄋㄧㄢ | ˊ | 艾 | ㄞ | ˋ |
語本孟子˙離婁上: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,苟為不畜,終身不得。比喻事須預先儲備。宋˙蘇軾˙端午帖子詞˙太皇太后閣詩六首之四:願儲醫國三年艾,不作沉湘九辯文。
14583. | 一 | ㄧ | 軌 | ㄍㄨㄟ | ˇ | 同 | ㄊㄨㄥ | ˊ | 風 | ㄈㄥ |
車軌相同,風俗一致。語本禮記˙中庸:車同軌,書同文。後指國家統一,政令一致。晉書˙卷一一三˙苻堅載記上:一軌九州,同風天下。
14584. | 萬 | ㄨㄢ | ˋ | 里 | ㄌㄧ | ˇ | 迢 | ㄊㄧㄠ | ˊ | 迢 | ㄊㄧㄠ | ˊ |
形容路途遙遠。如:他不辭勞苦,從美國萬里迢迢的趕回臺灣,只為了見父親臨終前一面。
14585. | 一 | ㄧ | 蒂 | ㄉㄧˋㄦ | 兒 | ㄉㄠ | ˋ | 到 | ㄉㄧ | ˇ |
比喻白頭到老。金瓶梅˙第五十五回:我們隨著員外,指望一蒂兒到底,誰想酒席中間,一言兩語,竟把我們送與別人。亦作一竹竿到底。
14586. | 三 | ㄙㄢ | 岔 | ㄔㄚ | ˋ | 路 | ㄌㄨ | ˋ | 口 | ㄎㄡ | ˇ |
幾條不同方向的道路交叉的地方。水滸傳˙第三十二回:又走了四、五十里,卻來到一市鎮上,地名喚做瑞龍鎮,卻是個三岔路口。亦作三叉路、三叉口。
14587. | 於 | ㄩ | ˊ | 心 | ㄒㄧㄣ | 不 | ㄅㄨ | ˋ | 忍 | ㄖㄣ | ˇ |
因內心的憐憫而狠不下心作某種決斷。如:他是位好好先生,雖然想拒絕別人的要求,可是總覺得於心不忍。
14588. | 覆 | ㄈㄨ | ˋ | 醬 | ㄐㄧㄤ | ˋ | 瓿 | ㄆㄡ | ˇ |
比喻論著不受人重視。見覆瓿條。清˙黃遵憲˙雜感詩之三:但念廢棄後,巧拙同泯泯,欲求覆醬瓿,已難拾灰燼。
14589. | 平 | ㄆㄧㄥ | ˊ | 風 | ㄈㄥ | 靜 | ㄐㄧㄥ | ˋ | 浪 | ㄌㄤ | ˋ |
沒有風浪。比喻平靜無事。三國演義˙第四十八回:時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,天氣晴朗,平風靜浪。亦作風平浪靜﹑風靜浪平。
14590. | 於 | ㄩ | ˊ | 事 | ㄕ | ˋ | 無 | ㄨ | ˊ | 濟 | ㄐㄧ | ˋ |
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。如:事情都已發生了,互相指責也是於事無濟。亦作無濟於事。
14591. | 耳 | ㄦ | ˇ | 熱 | ㄖㄜ | ˋ | 眼 | ㄧㄢ | ˇ | 跳 | ㄊㄧㄠ | ˋ |
耳朵潮熱,眼皮跳動。民間的說法為背後有人咒罵或不吉之兆。元˙曾瑞˙留鞋記˙第二折:不知今夜怎生這等耳熱眼跳也,敢是母親行有些嗔責。清平山堂話本˙刎頸鴛鴦會:兩個正飲間,秉中自覺耳熱眼跳,心驚肉戰。或作眼跳耳熱。
14592. | 耳 | ㄦ | ˇ | 報 | ㄅㄠ | ˋ | 神 | ㄕㄣ | ˊ |
暗地裡通風報信的告密者。紅樓夢˙第四十七回:那一遭兒你這麼小心來著!又不知是來作耳報神的,也不知是來作探子的。鬼鬼祟祟的,倒嚇了我一跳。文明小史˙第二十九回:俺沒有耳報神,合你那般信息靈,你是在亮裡頭看俺,俺是兩眼烏黑。
14593. | 覆 | ㄈㄨ | ˋ | 巢 | ㄔㄠ | ˊ | 毀 | ㄏㄨㄟ | ˇ | 卵 | ㄌㄨㄢ | ˇ |
鳥巢被翻,鳥蛋被毀。比喻滅門之禍,無一倖免。戰國策˙趙策四:臣聞之,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,刳胎焚,夭而騏驎不至。史記˙卷四十七˙孔子世家: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,覆巢毀卵,則鳳皇不翔。亦作覆巢傾卵。
14594. | 要 | ㄧㄠ | ˋ | 價 | ㄐㄧㄚ | ˋ | 還 | ㄏㄨㄢ | ˊ | 價 | ㄐㄧㄚ | ˋ |
他終於以便宜的價錢買下那件衣服。亦作討價還價。的條件。亦作討價還價。
14595. | 無 | ㄨ | ˊ | 技 | ㄐㄧ | ˋ | 可 | ㄎㄜ | ˇ | 施 | ㄕ |
沒有伎倆可以施展。紅樓夢˙第九十一回:及見金桂怔怔的似乎無技可施,他也只得陪金桂收拾睡了。
14596. | 無 | ㄨ | ˊ | 明 | ㄇㄧㄥ | ˊ | 火 | ㄏㄨㄛ | ˇ |
怒火。元˙尚仲賢˙氣英布˙第一折:喒心頭早發起無明火,這劍頭磨的吹毛過,你舌頭便是亡身禍。文明小史˙第二十九回:句句說著自己毛病,無明火發,忍耐不住搶上去撻的一掌。亦作無明。
14597. | 難 | ㄋㄢ | ˊ | 以 | ㄧ | ˇ | 名 | ㄇㄧㄥ | ˊ | 狀 | ㄓㄨㄤ | ˋ |
難以描述、無法形容。如:他的勵志小說,帶給讀者一種難以名狀的歡樂和勇氣。
14598. | 平 | ㄆㄧㄥ | ˊ | 心 | ㄒㄧㄣ | 易 | ㄧ | ˋ | 氣 | ㄑㄧ | ˋ |
心平氣和﹑態度冷靜。宋子語類輯略˙卷六˙訓門人:公看文字仔細,卻是急性太忙逼都亂了,又是硬鑽鑿求道理,不能平心易氣看。亦作平心定氣﹑平心靜氣。
14599. | 耳 | ㄦ | ˇ | 目 | ㄇㄨ | ˋ | 聰 | ㄘㄨㄥ | 明 | ㄇㄧㄥ | ˊ |
形容腦筋靈敏,聽覺既好,視力也強。莊子˙知北遊:思慮恂達,耳目聰明。戰國策˙秦策三:夫人生手足堅強,耳目聰明聖知,豈非士之所願與?亦作耳聰目明。
14600. | 百 | ㄅㄞ | ˇ | 無 | ㄨ | ˊ | 一 | ㄧ | 二 | ㄦ | ˋ |
生命遭受摧殘,或事物遭遇變化,使得舊貌完全改觀,毫無遺留。三國演義˙第六回:往者王莽篡逆,更始赤眉之時,焚燒長安,盡為瓦礫之地;更兼人民流移,百無一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