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981. | 石 | ㄕ | ˊ | 尤 | ㄧㄡ | ˊ | 風 | ㄈㄥ |
相傳石氏女與其夫尤郎情好甚篤,尤郎將遠行從商,石氏勸阻未成。其夫既出,久而未歸,石氏思夫甚深,轉為重疾,臨終時長嘆說:吾恨不能阻其行,以至於此,今凡商旅遠行,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。見元˙伊世珍˙瑯嬛記˙卷中引江湖紀聞。後因以喻逆風、颶風。南朝宋˙孝武帝˙丁督讓歌六首之五:願作石尤風,四面斷行旅。唐˙陳子昂˙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詩:寧知巴峽路,辛苦石尤風。或作石郵風。
14982. | 玉 | ㄩ | ˋ | 山 | ㄕㄢ | 崩 | ㄅㄥ |
三國時代魏人嵇康體型高大,喝醉時有如將崩的玉山。見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容止。後用來比喻人酒醉的樣子。
14983. | 愚 | ㄩ | ˊ | 公 | ㄍㄨㄥ | 谷 | ㄍㄨ | ˇ |
傍鄰以為愚,遂取谷名為愚公谷。
14984. | 萬 | ㄨㄢ | ˋ | 人 | ㄖㄣ | ˊ | 敵 | ㄉㄧ | ˊ |
驍勇善戰的將才。史記˙卷七˙項羽本紀:劍一人敵,不足學,學萬人敵。三國志˙卷十四˙魏書˙程昱傳:關羽、張飛,皆萬人敵也。
14985. | 絕 | ㄐㄩㄝ | ˊ | 韋 | ㄨㄟ | ˊ | 編 | ㄅㄧㄢ |
古代以皮索穿竹簡成篇,稱為韋編。孔子讀周易,皮索斷三次。後世以絕韋編比喻用功苦讀。孤本元明雜劇˙卓文君˙第一折:似這般十年窗下絕韋編,有一日九重殿上聯仙仗。
14986. | 武 | ㄨ | ˇ | 城 | ㄔㄥ | ˊ | 弦 | ㄒㄧㄢ | ˊ | 歌 | ㄍㄜ |
孔子的學生子游出任武城邑令,用禮樂教化百姓。孔子到武城,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,便開玩笑說:割雞焉用牛刀?子游回答說: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:君子學道愛人,小人學道則易使也。孔子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話是對的,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。典出論語˙陽貨。後以武城弦歌表示為政者重視禮樂教化,為政得法。
14987. | 烏 | ㄨ | 白 | ㄅㄞ | ˊ | 馬 | ㄇㄚ | ˇ | 角 | ㄐㄧㄠ | ˇ |
相傳戰國時,燕國太子丹在秦為人質,因秦王待之無禮而請求返國。秦王則以烏鴉頭變白,馬頭生角的條件刁難他。見燕丹子˙卷上。後以烏白馬角比喻困境,或不可能實現的事。南朝宋˙鮑照˙代白紵舞歌詞四首之四:潔誠洗志期暮年,烏白馬角寧足言。或作烏白頭,馬生角。
14988. | 顏 | ㄧㄢ | ˊ | 闔 | ㄏㄜ | ˊ | 鑿 | ㄗㄨㄛ | ˋ | 培 | ㄆㄟ | ˊ |
培,屋後牆。顏闔鑿培指魯國高士顏闔不肯接受魯君的徵聘,便挖開屋後牆逃跑。見淮南子˙齊俗。後比喻不願作官,甘於隱居。
14989. | 五 | ㄨ | ˇ | 柳 | ㄌㄧㄡ | ˇ | 先 | ㄒㄧㄢ | 生 | ㄕㄥ |
晉代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。見陶潛條。
14990. | 一 | ㄧ | 手 | ㄕㄡ | ˇ | 承 | ㄔㄥ | ˊ | 運 | ㄩㄣ | ˋ |
一個人獨力處理。亦作一手包辦、一手包攬。
14991. | 袁 | ㄩㄢ | ˊ | 安 | ㄢ | 臥 | ㄨㄛ | ˋ | 雪 | ㄒㄩㄝ | ˇ |
大雪積地丈餘,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,只有袁安閉門僵臥,不願出外求人。見後漢書˙卷四十五˙袁安傳。後比喻寒士不願乞求於人的氣節。
14992. | 一 | ㄧ | 身 | ㄕㄣ | 一 | ㄧ | 口 | ㄎㄡ | ˇ |
獨自一人。紅樓夢˙第一回:父母祖宗根基已盡,人口衰喪,只剩得他一身一口。
14993. | 一 | ㄧ | 街 | ㄐㄧㄝ | 兩 | ㄌㄧㄤ | ˇ | 巷 | ㄒㄧㄤ | ˋ |
鄰里中的各住戶。元˙無名氏˙桃花女˙楔子:想是你老了,不濟事了,教一街兩巷過來過往的人,都說周公算不著,被人罰了這挑出的一個銀子去。
14994. | 曹 | ㄘㄠ | ˊ | 丘 | ㄑㄧㄡ | 生 | ㄕㄥ |
人名。漢楚人,生卒年不詳。有辯才,季布得其揄揚而名重天下。
14995. | 一 | ㄧ | 班 | ㄅㄢ | 半 | ㄅㄢ | ˋ | 點 | ㄉㄧㄢ | ˇ |
班,斑。一班半點指些許、一點。宋˙黃庭堅˙望遠行˙自見來詞:便索些別茶祇待,又怎不遇偎花映月。且與一班半點,只怕你沒丁香核。警世通言˙卷三十˙金明池吳清逢愛愛:只道樓兒便是床上,火急做了一班半點兒事。
14996. | 座 | ㄗㄨㄛ | ˋ | 上 | ㄕㄤ | ˋ | 客 | ㄎㄜ | ˋ |
受主人禮遇的客人。唐˙韓愈˙醉贈張祕書詩:今日到君家,呼酒持勸君。為此座上客,及余各能文。聊齋志異˙卷三˙單道士:韓公子,邑世家。有單道士,工作劇,公子愛其術,以為座上客。亦作坐上客。
14997. | 灶 | ㄗㄠ | ˋ | 下 | ㄒㄧㄚ | ˋ | 養 | ㄧㄤ | ˇ |
廚師。後漢書˙卷十一˙劉玄傳:灶下養,中郎將。
14998. | 三 | ㄙㄢ | 刀 | ㄉㄠ | 夢 | ㄇㄥ | ˋ |
晉人王濬夜夢三刀懸於臥屋梁上,霎時又益一刀,主簿李毅以三刀為州、加一益即益州,後濬果遷益州刺史。見晉書˙卷四十二˙王濬傳。後遂指官吏升遷的夢兆。唐˙李德裕˙題劍門詩:想是三刀夢,森然在目前。唐˙李商隱˙街西池館詩:太守三刀夢,將軍一箭歌。
14999. | 商 | ㄕㄤ | 山 | ㄕㄢ | 四 | ㄙ | ˋ | 皓 | ㄏㄠ | ˋ |
秦末隱士東園公、夏黃公、綺里季、甪里先生四人,因避亂世而隱居商山,年皆八十餘歲,鬚眉皓白,世稱為商山四皓。簡稱為四皓。
15000. | 三 | ㄙㄢ | 語 | ㄩ | ˇ | 掾 | ㄩㄢ | ˋ |
掾,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。晉太尉王衍問阮修儒家與道家的異同,阮答以將無同三字,語意模稜兩可,但卻得到太尉的賞識,被聘為幕僚,世人遂稱其為三語掾。典出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文學。後多用為幕府官員的讚美詞。唐˙元稹˙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:官曹三語掾,國器萬尋楨。宋˙蘇軾˙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:欲知妙湛與總持,更問江東三語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