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181. | 指 | ㄓ | ˇ | 天 | ㄊㄧㄢ | 說 | ㄕㄨㄛ | 地 | ㄉㄧ | ˋ |
形容言談廣泛,無所不及。文明小史˙第十九回:劉學深又跑了過來,指天說地,他四人聽了,都是些聞所未聞的話,倒也借此很開些知識。
15182. | 指 | ㄓ | ˇ | 山 | ㄕㄢ | 說 | ㄕㄨㄛ | 磨 | ㄇㄛ | ˋ |
形容人說話指此說彼,不直接說出。金瓶梅˙第十回:如何遠打週折,指山說磨,拏人家來比奴一節。
15183. | 香 | ㄒㄧㄤ | 火 | ㄏㄨㄛ | ˇ | 不 | ㄅㄨ | ˋ | 斷 | ㄉㄨㄢ | ˋ |
不斷有人燒香參拜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二十三回:總之,無論怎樣,我一定還你個香火不斷的地方就是了。亦作香火不絕。
15184. | 骨 | ㄍㄨ | ˇ | 肉 | ㄖㄡ | ˋ | 團 | ㄊㄨㄢ | ˊ | 圓 | ㄩㄢ | ˊ |
至親家人分離後再團聚相會。鏡花緣˙第五十六回:哥哥嫂嫂此番幸遇唐伯伯,我們方能骨肉團圓。亦作骨肉團圞。
15185. | 鬼 | ㄍㄨㄟ | ˇ | 怕 | ㄆㄚ | ˋ | 惡 | ㄜ | ˋ | 人 | ㄖㄣ | ˊ |
比喻惡人害怕比自己更凶狠的人。醒世姻緣傳˙第三十九回:幾次要到狄家掀桌子,門前叫罵,他也不免有些鬼怕惡人。
15186. | 選 | ㄒㄩㄢ | ˇ | 賢 | ㄒㄧㄢ | ˊ | 任 | ㄖㄣ | ˋ | 能 | ㄋㄥ | ˊ |
選擇賢才,任用能幹的人。舊唐書.卷四十八.食貨志上:設官分職,選賢任能。
15187. | 鶯 | ㄧㄥ | 儔 | ㄔㄡ | ˊ | 燕 | ㄧㄢ | ˋ | 侶 | ㄌㄩ | ˇ |
形容男女恩愛,如膠似漆,難捨難分。元˙關漢卿˙魯齋郎˙第三折:休道是東君去了花無主,你自有鶯儔燕侶。明˙徐復祚˙紅梨記˙第二齣:豈可為鶯儔燕侶三春
15188. | 神 | ㄕㄣ | ˊ | 怡 | ㄧ | ˊ | 心 | ㄒㄧㄣ | 曠 | ㄎㄨㄤ | ˋ |
心情開朗,精神愉快。紅樓夢˙第四十一回:正值風清氣爽之時,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,自然使人神怡心曠。亦作心曠神怡。
15189. | 桃 | ㄊㄠ | ˊ | 柳 | ㄌㄧㄡ | ˇ | 爭 | ㄓㄥ | 妍 | ㄧㄢ | ˊ |
形容春天桃李盛開。精忠岳傳˙第四回:五個人一同往瀝泉山來,一路上春光明媚,桃柳爭妍,不覺欣欣喜喜。或作桃李爭輝、桃李爭妍。
15190. | 惡 | ㄜ | ˋ | 衣 | ㄧ | 糲 | ㄌㄧ | ˋ | 食 | ㄕ | ˊ |
形容生活儉約樸實。宋˙蘇軾˙禮義信足以成德論:以為有國者,皆當惡衣糲食,與農夫並耕而治,一人之身而自為百工。元史˙卷一五二˙張子良傳:懋惡衣糲食,率之以儉。亦作惡衣惡食。
15191. | 繞 | ㄖㄠ | ˋ | 梁 | ㄌㄧㄤ | ˊ | 之 | ㄓ | 音 | ㄧㄣ |
形容歌聲美妙動聽,永留耳中。文選˙陸機˙演連珠五十首之十:繞梁之音,實縈絃所思。亦作餘音繞梁。
15192. | 振 | ㄓㄣ | ˋ | 民 | ㄇㄧㄣ | ˊ | 育 | ㄩ | ˋ | 德 | ㄉㄜ | ˊ |
振興民生,涵養德性。易經˙蠱卦˙象曰:山下有風,蠱,君子以振民育德。梁書˙卷二˙武帝本紀中:莫不振民育德,本蹳黎元。
15193. | 捐 | ㄐㄩㄢ | 軀 | ㄑㄩ | 濟 | ㄐㄧ | ˋ | 難 | ㄋㄢ | ˋ |
濟,救助。捐軀濟難指捨棄生命挽救國家危難。三國志˙卷十九˙魏書˙陳思王植傳:夫憂國忘家,捐軀濟難,忠臣之志也。
15194. | 桃 | ㄊㄠ | ˊ | 花 | ㄏㄨㄚ | 薄 | ㄅㄛ | ˊ | 命 | ㄇㄧㄥ | ˋ |
桃花,指桃花星。比喻薄命女人。桃花薄命比喻女子命運坎坷、淪落風塵或早死。清˙阮大鋮˙燕子箋˙第六齣:諸般不像,只是桃花薄命,流落平康也,與他出塞的苦沒甚差別。亦作紅顏薄命。
15195. | 捉 | ㄓㄨㄛ | 生 | ㄕㄥ | 替 | ㄊㄧ | ˋ | 死 | ㄙ | ˇ |
捉拿無辜的人代受死刑。元˙王仲文˙救孝子˙第三折:官人每枉請著皇家祿,都只是捉生替死,屈陷無辜。西遊記˙第十二回: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見,捉生替死卻難逢。
15196. | 振 | ㄓㄣ | ˋ | 鷺 | ㄌㄨ | ˋ | 充 | ㄔㄨㄥ | 庭 | ㄊㄧㄥ | ˊ |
比喻賢良之士群集朝廷。後漢書˙卷六十下˙蔡邕傳:鴻漸盈階,振鷺充庭。亦作振鷺在庭。
15197. | 珠 | ㄓㄨ | 輝 | ㄏㄨㄟ | 玉 | ㄩ | ˋ | 麗 | ㄌㄧ | ˋ |
如珠玉般晶瑩亮麗。形容女子肌膚潔白,富有光澤。清˙洪昇˙長生殿˙第二十一齣:只見你款解雲衣,早現出珠輝玉麗,不由我對你、愛你、扶你、覷你、憐你!
15198. | 咫 | ㄓ | ˇ | 尺 | ㄔ | ˇ | 萬 | ㄨㄢ | ˋ | 里 | ㄌㄧ | ˇ |
形容畫幅雖小,而能包含廣闊深遠的景象。語本南史˙卷四十四˙齊武帝諸子傳˙竟陵文宣王子良傳:於扇上圖山水,咫尺之內,便覺萬里為遙。亦比喻距離雖近,卻不能相見,如同暌隔萬里。唐˙林蘊˙上安邑李相公安邊書:當昔漢室,彼為內府,囊賝走馬,曾不虛日,咫尺萬里,煙塵不動。宋˙張君房˙雲笈七籤˙卷一一七˙北都潛丘臺崔相國應夢修觀驗:良久,復聆天樂笳簫之音,尋訪之意彌切,但四隅陡絕,咫尺萬里。
15199. | 莫 | ㄇㄛ | ˋ | 辨 | ㄅㄧㄢ | ˋ | 楮 | ㄔㄨ | ˇ | 葉 | ㄧㄝ | ˋ |
比喻模仿逼真,很難分辨真假。語本韓非子˙喻老: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,三年而成;豐殺莖柯,毫芒繁澤,亂之楮葉之中,而不可別也。
15200. | 顧 | ㄍㄨ | ˋ | 左 | ㄗㄨㄛ | ˇ | 右 | ㄧㄡ | ˋ | 而 | ㄦ | ˊ | 言 | ㄧㄢ | ˊ | 他 | ㄊㄚ |
閃避主題而談論別的事情。孟子˙梁惠王下:曰:四境之內不治,則如之何?王顧左右而言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