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601. | 彊 | ㄑㄧㄤ | ˊ | 本 | ㄅㄣ | ˇ | 節 | ㄐㄧㄝ | ˊ | 用 | ㄩㄥ | ˋ |
語本荀子˙天論:彊本而節用,則天不能貧。指加強重視農業生產,節省用度。史記˙卷一三○˙太史公自序:要曰彊本節用,則人給家足之道也。此墨子之所長,雖百家弗能廢也。或作強本節用。
15602. | 封 | ㄈㄥ | 妻 | ㄑㄧ | 廕 | ㄧㄣ | ˋ | 子 | ㄗ | ˇ |
舊時稱人貴顯之語。表示妻子因丈夫受封典,兒子因父親受護襲位。孤本元明雜劇˙哭存孝˙第二折:你孩兒多虧了阿媽抬舉成人,封妻廕子。亦作蔭子封妻。
15603. | 萬 | ㄨㄢ | ˋ | 金 | ㄐㄧㄣ | 不 | ㄅㄨ | ˋ | 換 | ㄏㄨㄢ | ˋ |
即使別人出萬金的價錢,也不出讓。形容非常珍貴。宋˙辛棄疾˙菩薩蠻˙萬金不換囊中術詞:萬金不換囊中術,上醫元自能醫國。
15604. | 十 | ㄕ | ˊ | 三 | ㄙㄢ | 太 | ㄊㄞ | ˋ | 保 | ㄅㄠ | ˇ |
相傳唐末李克用有義子十三人,皆被封為太保,故稱為十三太保。
15605. | 媮 | ㄊㄡ | 合 | ㄏㄜ | ˊ | 苟 | ㄍㄡ | ˇ | 容 | ㄖㄨㄥ | ˊ |
奉承苟且,以求容身。漢書˙卷五十一˙賈山傳:退誹謗之人,殺直諫之士,是以道諛媮合苟容,比其德則賢於堯舜,課其功則賢於湯武,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。
15606. | 前 | ㄑㄧㄢ | ˊ | 程 | ㄔㄥ | ˊ | 似 | ㄙ | ˋ | 錦 | ㄐㄧㄣ | ˇ |
比喻未來的成就非常輝煌燦爛。多用來祝賀別人發達。如:畢業典禮上,校長祝福每位畢業生前程似錦。
15607. | 遺 | ㄧ | ˊ | 孽 | ㄋㄧㄝ | ˋ | 餘 | ㄩ | ˊ | 烈 | ㄌㄧㄝ | ˋ |
對壞勢力的後世子孫或其所遺留的餘黨的貶稱。宋˙蘇轍˙唐論:高帝之世,反者九起,其遺孽餘烈,至於文景,而為淮南、濟北、吳楚之亂。
15608. | 零 | ㄌㄧㄥ | ˊ | 零 | ㄌㄧㄥ | ˊ | 星 | ㄒㄧㄥ | 星 | ㄒㄧㄥ |
數量少而不集中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十八:方士源源而來,零零星星,也弄去了好些銀子。
15609. | 不 | ㄅㄨ | ˋ | 分 | ㄈㄣ | 勝 | ㄕㄥ | ˋ | 負 | ㄈㄨ | ˋ |
雙方勢均力敵﹑分不出高低優劣。三國演義˙第五回:飛抖擻精神,酣戰呂布。連鬥五十餘合,不分勝負。
15610. | 目 | ㄇㄨ | ˋ | 短 | ㄉㄨㄢ | ˇ | 於 | ㄩ | ˊ | 自 | ㄗ | ˋ | 見 | ㄐㄧㄢ | ˋ |
眼睛能清楚的觀察他物,卻不能看見自身。比喻人無自知之明。韓非子˙觀行:古之人目短於自見,故以鏡觀面。
15611. | 利 | ㄌㄧ | ˋ | 益 | ㄧ | ˋ | 均 | ㄐㄩㄣ | 霑 | ㄓㄢ |
共同分享利益。如:彼此利益均霑,互不損失。
15612. | 釵 | ㄔㄞ | 腳 | ㄐㄩㄝ | ˊ | 漏 | ㄌㄡ | ˋ | 痕 | ㄏㄣ | ˊ |
寫書法時,筆力均勻,筆鋒圓潤內斂,如古釵腳、屋漏痕一般。形容書法古拙。見宋˙周越˙法書苑。
15613. | 滿 | ㄇㄢ | ˇ | 目 | ㄇㄨ | ˋ | 荊 | ㄐㄧㄥ | 榛 | ㄓㄣ |
荊,灌木。榛,叢樹。滿目荊榛比喻環境淒涼荒蕪。舊五代史˙卷六十三˙唐書˙張全義傳:初,蔡賊孫儒﹑諸葛爽爭據洛陽,迭相攻伐,七八年間,都城灰燼,滿目荊榛。
15614. | 鑽 | ㄗㄨㄢ | 冰 | ㄅㄧㄥ | 求 | ㄑㄧㄡ | ˊ | 酥 | ㄙㄨ |
挖鑽冰塊以求取酥油。比喻絕對不可能的事情。菩薩本緣經˙卷下:譬如鑽冰求酥,是實難得。亦作鑽冰求火。
15615. | 心 | ㄒㄧㄣ | 理 | ㄌㄧ | ˇ | 作 | ㄗㄨㄛ | ˋ | 用 | ㄩㄥ | ˋ |
因內在的成見或疑慮,在心中將事實扭曲改變,藉以保護自己,減低焦慮的心理現象。
15616. | 飲 | ㄧㄣ | ˇ | 食 | ㄕ | ˊ | 之 | ㄓ | 人 | ㄖㄣ | ˊ |
只顧口腹之慾而不知進德修業的人。孟子˙告子上:飲食之人,則人賤之矣。
15617. | 初 | ㄔㄨ | 露 | ㄌㄡ | ˋ | 頭 | ㄊㄡ | ˊ | 角 | ㄐㄧㄠ | ˇ |
剛開始展露技藝或才能。如:這個年輕的歌手在電視上初露頭角,就有優異的表現。
15618. | 雨 | ㄩ | ˇ | 打 | ㄉㄚ | ˇ | 梨 | ㄌㄧ | ˊ | 花 | ㄏㄨㄚ |
雨點擊打在梨花上,形容暮春的景象。比喻美人的遲暮。元˙王實甫˙西廂記˙第二本˙第一折:風裊篆煙不捲簾,雨打梨花深閉門。
15619. | 火 | ㄏㄨㄛ | ˇ | 居 | ㄐㄩ | 道 | ㄉㄠ | ˋ | 士 | ㄕ | ˋ |
有家室的道士。西遊記˙第十九回:世間只有個火居道士,那裡有個火居的和尚?亦稱為火宅僧。
15620. | 緹 | ㄊㄧ | ˊ | 縈 | ㄧㄥ | ˊ | 救 | ㄐㄧㄡ | ˋ | 父 | ㄈㄨ | ˋ |
漢文帝時,太倉令淳于意因罪要受肉刑,詔命解送長安。緹縈隨父至長安,並上書給漢文帝,願賣身為官婢以贖父罪,文帝憐憫他,便下令廢除了肉刑,並赦免了淳于意。見史記˙卷一○五˙扁鵲倉公傳。